以我洪荒之力唤你开心就好 | ||||||||
|
||||||||
以我洪荒之力唤你开心就好 ——三河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之户外活动环境创设 我园地处农村,有相对开阔的土地资源,有较好的绿化条件,全园户外面积7900平方米,其中绿化面积4900平方米,人均户外面积10平方米以上。周边农场、工业区,可以为我园提供一些供幼儿游戏的低结构户外游戏材料,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,与我园的户外环境创设进行有机整合,是我们创设的思考点。
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这个背景之下,我们要做的就是结合课程实施的需要,适时、动态地对我们现有的环境进行改造、调整,积极营造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户外环境,保障幼儿全面发展。 一、顺应童心——营造多维度户外时空 自然种植区:老师和孩子们根据季节特点选择合适的蔬菜一起种植,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体验着浇水、除草、施肥、缠藤,收获的乐趣,在亲力亲为中畅游自然,悦享生活。 玩沙区:孩子们探索着干沙、湿沙、粗沙、细沙的多种玩法。他们在沙池中游戏,用各种工具尝试在沙池里创造性地表现各种造型,筑长城、建城堡、挖地洞、建公园……沙池给了他们一个安静创作的小天地。 玩水区:吹泡泡、打水仗、吸水、漂纸船是我们童年时候的美好回忆,我们将这份快乐和美好进行了还原,或是安静实验,或是奔跑追逐,孩子们体验着泡泡变幻的美妙,感受着你追我藏的乐趣。
建构区:我们在操场中间给他们空出了足够大的空间,从一开始简单的积木搬运到现在颇具规模的的长城、楼房、公寓、世贸大厦……孩子们在创造中合作,在合作中体验,在体验中成长。 涂鸦区:为体验更加丰富的美术绘画体验,老师、孩子们群策群力,带来了各种作画材料:树根、竹根、瓦片、水瓶、酒缸、瓮头,幼儿园的一角,变成了艺术的长廊,孩子们在其中创作、涂鸦、写生,小画家们专注绘画的模样变成了幼儿园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二、游戏体验——回归自主自发探究本真(cs野战区,冒险探索区) “自发、自由、自主”是游戏的本质特征,在户外游戏中,我们看到有大孩子与小孩子的牵手,有此材料与彼材料的配合,也有小伙伴间的争执与吵闹,有孩子们淋漓尽致的个体差异……这一切在我们看来,都是真问题、真情境。 1、CS野战区:孩子们利用沙包、轮胎进行垒高、运输、布置,建构野战训练场地,利用各种玩具手枪,进行野外阻击战,孩子们在自己创设的野战场中练习躲避、指挥、隐藏。他们匍匐前进,跨过低障碍栏,设想着这是“电网”、“红外线”、“地雷”、“磁铁墙”。他们的运动思维随着自己的创设在不断地运转和丰富,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合作、有争吵、有笑容、有汗水,但是我想更多的是真的体验,真的探究,真的成长!
2、冒险、探索:为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,我们将探索区设置在幼儿园的小树林中,与大型器械玩具相结合,在树与树之间系上高度不同的长绳,通过观察,能力强的幼儿能自己抓绳在矮绳上连续走,能力弱的幼儿教师给予帮助,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;并用游戏的情节、辅助木桩、秋千等过“桥”, 发展其平衡能力。木板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,跨越间距有20厘米、30厘米、40厘米,桥的高度也从10厘米—30厘米不等,设计兼顾不同年龄段的要求,作为成人的我们,就陪伴在孩子们身板,陪伴他们在适合的范围边冒险。
三、课程视角——运转户外场地资源能量(创造游戏区、足球场) 在幼儿的户外游戏时,我们经常有这样的困惑,有时我们要教给孩子的,孩子不一定想学,而孩子需要的却没能让他学,如何将这种“教” 与“学”统一起来,让幼儿在游戏中能根据自己对于周围环境材料的探索进行主动学习,就需要我们用课程游戏化的视角来思考对于场地、资源的利用。 以《指南》为指导,我们在创意游戏区,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低结构材料,老师事先不对材料的具体玩法进行设计,幼儿自由选择玩什么,自己决定怎么玩,并根据自己的能力,在无任何压力的环境中,自由设计玩法,体验成功的快乐与自信。 一张竹梯,有的孩子当成了过家家的“花轿”,有的孩子钻成了“连环山洞”,也有的孩子与线轴、轮胎组合变成了跷跷板,还有的孩子玩出了“纤夫的爱”……一些轮胎,有的垒成了公园的“围墙”,有的排成了宽宽的“水沟”,有的变成野战的“堡垒”……在游戏中孩子们花样百出,渐渐地,个人的或者小团队的建构已经满足不了他们,他们将视野转向碧绿的山坡,将所有的材料、人力进行联合利用,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开始有自己的规划,上坡、下坡、沟渠、障碍……每一次游戏,孩子们都玩得不亦乐乎,流连忘返,各种运动经验、调控、自我保护能力也在无形中发展着。
幼儿园西北角宽阔的草坪是我们的小小足球场,在这里,孩子们奔跑、急停、转身、倒地、跳跃、冲撞……同对手进行激烈的争夺。他们从一开始对足球无规则争抢到现在分组练习,团队合作,注重规则,有进有退,从一开始的散玩到现在的团队阵仗,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探索中衍生的独立自主、耐心专著、果决判断、勇敢自信的良好品质,在奔跑中锻炼出的敏捷性、爆发力、体耐力、和协调性。 游戏活动不仅是儿童学习(教师教学)的方式,而且也应当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。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可称为探究性学习,这时,儿童的学习活动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,在游戏中,儿童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,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,未来的可能得以萌发和预期…… 我们坚持给予幼儿“最少的干预,最多的观察,最大的耐心,最有效的点拨”,以老师的洪荒之力为幼儿创设更多可利用的材料、场地、资源,只为每一位幼儿——你开心就好。
|
||||||||
|
![]()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