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师如何做科学育儿的引领者 | ||||||||
|
||||||||
【案例】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,当孩子有某种言语、行为、习惯令你不满意时,是否反思一下我们成人自身的言语、行为和习惯。 锐锐,4岁11个月了,从没上过幼儿园,这学期才来到我们班。来班的第一周眼里挂着泪花,走到教室门口,眼睛一直盯着回家的路。在组织自选区域活动时,锐锐不知道自己应该选哪个区,对什么活动都没有兴趣,最后被一位小朋友请到美工区。美工区小朋友打算画车,小朋友拿着纸和画笔认真地构思,大胆地涂鸦。只有锐锐拿起笔又放下,用焦虑的眼神看着老师。后来他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个方框,小声地问:老师是不是这样的?“对呀,接下来你想想车厢有了,还有别的吗?比如说车轮。”锐锐在方框下面画了两个圆圈又不确定地问:“老师是不是这样的?”几个星期下来,我都在关注着这个孩子,孩子的情绪一直都很焦虑,总怕自己做错什么,做什么事都胆怯地问“是不是这样的”,不和小朋友们玩,对周围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。 一个周末的中午,我约了两位带班老师敲开了锐锐的家门,锐锐正在午睡,我们就在隔壁屋子向锐锐妈妈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,妈妈滔滔不绝地讲起有关锐锐的事,同时也表现出了对锐锐情况的担忧,话语里不断透露出妈妈对孩子的责备和埋怨。比如,一次锐锐拿着自己的小锄头和妈妈上坡锄草,锐锐不小心弄倒了一棵菜,妈妈带着责备的语气说:“哎呀,你怎么把菜弄坏了,走开走开。”当锐锐回到家,妈妈发现孩子身上的衣服脏了,马上又责备说:“你看你,又把衣服弄脏了,你这个娃儿哪样事情也干不了。”从头到尾都是责备,就没有听到妈妈表扬过孩子。 从锐锐妈妈的谈话中得知锐锐还有一个上中学的姐姐,也经常学着妈妈的语气责备弟弟。妈妈常会拿弟弟与姐姐进行对比,因周围没有小朋友一起玩,锐锐每天就和妈妈、姐姐待在一起。 我们向锐锐妈妈反映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。我们对锐锐妈让孩子认真午睡、带着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的教育理念表示肯定,同时我们结合《指南》分析了孩子个性形成的可能原因,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,一旦达不到标准,就带着情绪责备孩子,慢慢地,孩子认为自己做什么事都是错的,不敢大胆地去做,去表达,变得不自信、内向、敏感。这是一个能反思的妈妈,当我们的谈话结束时,她发自内心地说:“孩子的个性与我自己有很大关系,的确对孩子的责备太多了,我一定要改过来。” 《指南》告诉我们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,“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、渐进的过程,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。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,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。”我们告诉锐锐妈凡事不要急于求成,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,让他按照自己的速度、自己的节奏成长,幼儿的发展需要成人的因势利导,有时需要等一等,要学会牵着“蜗牛”去散步,懂孩子,了解孩子,与孩子共同成长。(郑章艳 作者单位:贵阳市息烽县养龙司中心幼儿园) |
||||||||
|
![]()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