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班课程故事:快乐“篮”不住 | ||||||||
|
||||||||
小班年级组开展的小课程是《快乐“篮”不住》。主要从主题背景、活动来源、活动目标和活动实施四个方面开展本次活动。 一、主题背景 “球”是常见的运动器材,种类多、玩的花样多。小班幼儿对球类活动很喜欢,时常看见他们拿着各种球,乐此不疲地玩耍。球,其独特的多功能性,较为适合幼儿园开展趣味性的游戏活动,能够更好的激发出幼儿的运动兴趣,对幼儿具有不容小觑的重要意义。 二、活动来源 活动来源一:小朋友们发现,每天的晨间活动,大班的哥哥姐姐都要做篮球操。 时间:2020年11月23日早晨;地点:户外 杨宇涛:你看,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做操。马梓萱:他们手里都拿着球。杨宇涛:他们手里拿的是皮球吗?马梓萱:哥哥姐姐们好厉害,他们会拍皮球。更多的小朋友们加入到讨论中,认识篮球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他们拿的是篮球,又有小朋友问了,那我们拿的也是篮球吗…… 活动来源二:在进行户外活动时,部分孩子在“踢”篮球。 教师反思:从以上两则案例可以看出,孩子们对篮球虽感兴趣,但对于篮球的认知还是较少的。但在开展篮球活动时,孩子们又很兴奋、参与性很高。于是,一场关于篮球的奇妙旅程就此拉开序幕…… 三、活动目标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、活动来源制定了以下目标: 认知:丰富对篮球的认识;能说出除篮球外其他三种球的名称。 技能:尝试用语言表达篮球能蹦多高,并根据篮球的颜色匹配相应的球框。 情感:喜欢各类球、乐意寻找隐藏在幼儿园中的球。 四、活动实施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实施:星星点点——认识篮球、嘻嘻哈哈——玩转篮球、明明白白——探索球类。第一部分:星星点点——认识篮球。动画片《小猪佩奇》深受小班幼儿喜爱,我们决定借助其中的《猪爸爸会打篮球》一集,引导幼儿认识篮球;由此,开启《快乐“篮”不住》小课程之旅。 看完动画片孩子们来到户外,用自己的方法探索篮球、丰富对篮球的认识。顾晓桐说:我的球摸上去毛毛的、刺刺的;马梓萱说:它是圆圆的;王艺舒说:篮球能蹦很高;丁芷洁说:篮球还会滚来滚去。分析整理:通过观看动画片、自主探索,孩子们了解到:篮球是圆圆的,它会蹦、跳,会滚……那篮球 能“跳”多高呢?小朋友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:嘻嘻哈哈——玩转篮球。第一次活动:篮球能跳多高?孩子们来到户外探索,姚雨泽说:篮球能“跳”到我的大腿这里;顾晓桐说篮球能“跳”到我的眼睛这里;陶芷昕说篮球能“跳”到我的膝盖这里;王艺舒篮球能“跳”到我得肩膀这里。 第二次活动:寻找篮球宝宝。时间:2020年11月7日早晨 地点:幼儿园大厅 孙煜涵:你看,这里有好多篮球。仲星宇:我们幼儿园有很多地方都有篮球。曹梓岩:你看,走廊那里吊着半个篮球。承熠珊:楼梯那里的墙上也有篮球。孙煜涵:幼儿园里藏着好多篮球,我们一起去找找吧。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,寻找藏在各处的篮球宝宝们。 这时,他们发现:幼儿园里的篮球有很多颜色。利用这一特点,我们开启第三次活动:篮球找家。孩子们通过为橙色、蓝色、绿色的篮球找家,进一步巩固了对颜色的认识。通过本次活动,在户外孩子们遇到散落的篮球,也能根据篮球的颜色寻找相应的球框,送篮球宝宝们回家。 这时,孩子们又想,我们也来做一做各种颜色的篮球吧。于是,孩子们来到美工区,开启第四次活动:篮球DIY。时间:2020年12月28日 地点:幼儿园户外场地小朋友们在晨间活动时发现,除了篮球,幼儿园里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球。 我们开启第三部分:明明白白——探索球类。通过家园合作,开展了《我认识的球》调查表。来园后,孩子们拿出自己的调查表,像同伴们介绍各种各样的球。 活动延伸部分 我们决定在区角活动中,延伸活动。如:益智区:球球配对、篮球排排队 建构区开展篮球基地、足球场等建构活动 在表演区播放歌曲《小皮球、圆又圆》、《做运动》等 在科探区进行探索活动:怎样滚最远、乒乓球大作战 在阅读区投放有关球类的绘本:《小个子也能打篮球》、《魔术师威利》、美工区:球球DIY、制作纸球、球球大变身 本次微课程在孩子们的生活和游戏中生成,以篮球为切入点,孩子们通过多项活动发现、认识了幼儿园、生活中诸多的球类,丰富了小班宝宝们的知识面。整个微课程实施下来,孩子们有了很大的变化,活动中能更加积极地投入、自信自主,他们愿意选择尝试玩各种球类,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沿着自己的脚步发展。相信我们还会不断的发现幼儿的身边事、身边物,一路前行。 感谢大家的聆听。 |
||||||||
|
![]() ![]() |